為了減少碳纖維層壓結構在切削時的層間分離風險,需從刀具路徑優化和切削參數調整兩方面入手,結合材料特性和加工機理進行系統性優化。
1. 刀具路徑優化
(1)螺旋插補
優勢:通過螺旋漸進式切入(如鉆孔或型腔加工),避免軸向力突變,分散切削力。
實施方法:
采用小切深(每圈軸向切深0.05-0.2mm)的螺旋下刀,降低單次切削的軸向載荷。
結合圓弧切入(替代垂直進刀,減少沖擊。
(2)順銑
作用:纖維從已加工面剝離,減少毛刺和分層傾向(相比逆銑可降低20-30%的層間應力)。
(3)分層切削與變向路徑
分層多道切削:將總切深分為多道工序(如每層0.2mm),避免單次切削過深。
路徑變向:交替改變切削方向(如90°交叉路徑),分散累積應力。
(4)避免輪廓尖角
采用擺線切削處理拐角,減少刀具滯留和熱量集中。
2. 切削參數優化
(1)主軸轉速與切削速度
高轉速:碳纖維導熱性差,需高速切削以減少熱積累和樹脂軟化。
平衡點:轉速過高可能導致振動,需結合機床剛性調整。
(2)進給速度與每齒進給
適中進給:過高進給會增大切削力,過低則加劇摩擦發熱。推薦:
fz=0.02-0.1mm/tooth(金剛石涂層刀具)。
進給速度f=500-2000mm/min(根據刀具直徑調整)。
(3)軸向切深與徑向切深
小切深:軸向切深ap≤1mm(粗加工)或0.1-0.3mm(精加工)。
徑向切深ae≤50%刀具直徑,避免刀具過載。
3. 刀具選擇與輔助措施
刀具幾何:
金剛石涂層立銑刀:高硬度、低摩擦系數。
小前角(γ≤6°):增強刃口強度,減少纖維拔出。
大螺旋角(35-45°):提升排屑能力,降低軸向力。
冷卻方式:
高壓氣冷或微量潤滑(MQL),避免樹脂吸濕膨脹。
工藝監測:
實時檢測切削力或振動信號,動態調整參數。
通過上述綜合方法,可顯著降低碳纖維層壓結構的分層風險,同時兼顧加工效率與表面質量。實際應用中需根據具體材料牌號和鋪層方向進一步微調。
聯系人:曹經理
手 機:18753477097
電 話:18753477097
郵 箱:info@chencancnc.com
公 司:晨燦機械
地 址:濟南市槐蔭區綠地中央廣場B座